首页头条军事健康游戏体育娱乐网友发布建站创业电商公开课
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 >综合体育 >正文

36年只获得1面奥运金牌 印度体育为何如此糟糕?

2021-11-18 03:25来源:派拉特之书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在国际体坛上却一直表现不佳,更是2012年伦敦奥运「人均奖牌榜」的最后一名。

事实上,印度早在1900年便参加奥运,是史上第一个亚洲参赛国。早年印度男子曲棍球队也曾辉煌过,在1928至1980年的12届奥运会中,在这个单项上拿了11块奖牌,八金二铜一银。

但是,从此以后印度曲棍球队就一蹶不振,而在其他项目领域又鲜有所长。直到2008年,印度才靠男子10米气步枪射击运动员阿比纳夫‧宾德拉再次取得金牌,更是第一面个人项目金牌。

不过,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印度有原形毕露,一共只取得6枚奖牌,平均每2亿人口才「产出」一面奖牌;差劣的奥运成绩,令这个全球拥有第二多人口的国家十分尴尬。国家对体育投入过低 雪橇选手在车道危险训练

明显地,人多不一定有最大的优势。印度有庞大的人口基础,本应训练大量优秀运动员,但由于印度人均收入低,即使印度有不少亿万富翁,但政府对体育的投入十分有限,使印度不能体现其人口基数的优势。

雪橇选手Shiva Keshavan是印度于过去两届冬季奥运会的唯一代表,但他2014年参加索契冬奥会的出赛机票,却要靠群众集资才能支付。

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印度运动员面对不少制肘。Keshavan说:「我曾经无法再继续职业生涯。我没有钱所以我不能训练及参赛,我决定找赞助商,但要走访100间公司,才成功得到赞助。」

Keshavan认为,长期缺乏资源损害了印度运动员的表现。因为印度缺乏雪橇训练场地及设施,他被逼在喜马拉雅山的车道上受训,旁边随时有车驶过,相当危险。

印度雪橇选手Shiva Keshavan着重传统文化 体育成牺牲品

印度传统文也排斥竞技运动。印度人不会视自己为独立个体,重视群族发展,即使有人在体育中出类拔萃,但家人会希望他能安分守己,所以不会给予支持。

印度奥林匹克协会主席纳拉亚纳‧拉马禅得兰解释,普遍印度家庭宁愿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牙医或会计师,而不是奥运选手。因为奥运选手不是赚钱的职业,他们只想孩子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 。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曾出版与印度运动史相关的书籍,他表示:「印度浓厚的社会阶级观念,意味着不同社会分层的人不能一同参与体育活动。而印度的低下阶层缺乏足够营养,连饭都不一定吃的饱,更不要说花钱在身体健康了。」这成了印度体育不发达的根源之一,使印度的奥运奖牌数目长期凋零。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