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让三人篮球在2017年关注度暴增。
在天津全运会上,三人篮球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决出了4枚金牌。
快节奏、小场地、草根、亲民……从街头文化到全运赛场,在政策扶持、资本涌入等一系列“利好”的刺激下,这一在中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男子青年组1401支、男子公开组632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中国篮协三人篮球部部长柴文胜在手机上打开了2017-2018“我要上奥运”全国三人篮球擂台赛的后台软件,报名队伍不少,而且还在增加。
这一擂台赛是中国篮协针对三人篮球的项目特点设立的,赛事最大的看点是夺冠队伍将成为国家集训队,有机会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该项赛事不设门槛,只按年龄分为公开组(18岁以上)和青年组(18岁以下),无论是有篮球专业训练背景的球队、选手还是纯业余选手都可以参赛,
经过省级赛、分区赛、南北争霸赛、全国总决赛之后,各组别的冠军队伍将成为备战东京奥运会的中国三人篮球集训队之一,实现从“草根”到“国家队”的跨越。
“全运会上,三人篮球参赛队伍很多,比赛水平也很高。在全运会之后,我们有了一个新任务,就是进一步扩大群众选手参与面,用全民健身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柴文胜说。
全运会的男、女公开组冠军福建制霸队和山东魏桥队代表中国队参加了三人篮球亚洲杯赛,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三名。作为业余队伍,这一成绩十分亮眼。与此同时,这次比赛也是三人篮球国家队集训、比赛模式的一次试水。
柴文胜坦言,三人篮球国家队在组队、集训、比赛等环节上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他说:“福建制霸男队的4名队员其实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所以一起集训难度相对较大,而山东魏桥女队平时就经常在一起打球,训练时间就有保证,这种集训的模式还是要探讨,三人篮球队员之间互相配合非常重要,选拔出来如何保证训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初步的计划就是以各自学校、家乡为单位,这样平时的训练时间能够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