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一直是联赛最闪耀的主角
一直以来,外援都是CBA联赛的主角。
无论是攻防还是表演,各类数据榜单上几乎都是被老外霸占。如果CBA也有赛季最佳阵容,数据王等评选的话,出炉的结果会让人感受不到这是一个中国的联赛。
所以,关于CBA联赛,总有这样一个争论,外援的存在对于中国篮球的发展,到底利弊几何?
外援到底是鲶鱼的存在还是一次外来物种入侵?
CBA联赛的发展离不开外援,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外援,而这中间的平衡点到底该如何掌握,这个问题暂时没有标准答案。CBA还在初长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今年,有些球队似乎摸到了一条过河的路。
这事还是得从重建说起。
今年定位重建或者正在重建的球队特别多,比如北京、江苏、广东、浙江等等,
而在这些球队重建的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逐步显现,外援的角色定位正在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
在固有的观念中,花大价钱请来的外援,自然是要能攻又能防守,最好顺手再把教练这摊事干了,这是一个好外援的普世标准。一个外援什么都干了,剩下的国内球员只能当角色球员,抢抢篮板,防一防守。
现在,如果把这种观念反过来,让外援当角色球员,或者说变革的脚步迈的小一点,削弱外援的球权,让本土球员打核心,外援作为辅佐,会怎么样?
年轻球员抢班夺权,正在这个联赛发生
北京,山东,广东和浙江正在告诉我们答案。
北京队今年的重建备受争议,请来的这两个外援杰克逊和汉密尔顿,得分能力并不十分突出,攻防两端也没有绝对的统治力,这样的外援组合让首钢球迷落差很大。第一阶段比赛打下来,剧情却完全反转,首钢球迷对两个外援的印象正在转变,尤其是小外援杰克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