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不起眼的字,却有万千人争破了头也想得到它,因为它代表着天下最大的权力——皇权。这八个字,被刻在了皇帝御用、代代相传的身份象征物上,而这象征物,便是人们口中所说的“玉玺”。
玉玺为何
玉玺也称“传国玺”,是中国皇帝的信物,也是正统皇权的象征。一直以来人们都崇尚这一说法,认为得到玉玺的人就有资格得天下,也就是所谓的“受命于天”,丢了的话就预示着“气数已尽”,所以历史上几乎每次改朝换代都会伴随着激烈的玉玺争夺。即位的新皇帝如果没有这个玉玺,也会觉得自己不够名正言顺,甚至被世人讥讽轻蔑。
玉玺何来
玉玺的由来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获得和氏璧之后,命李斯将其雕琢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印章,然后用小篆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它也成为了皇权象征而代代传承(另一说法是用的蓝田玉)。不过“玺”这一说法其实在周朝就已经存在,那时候民间使用的印信统称“玺”和“印”,不少人喜欢用金属玉石雕刻成私人印信,秦朝开始规定禁止用金玉制作私人印信,并且把皇族所用的印信称为“玺”、臣民所用则为“印”。“玺”的说法在秦之后一直被沿用,直到唐朝唐高祖李渊(也有说法是武则天)因“玺”字谐音同“死”,所以将其改称为“宝”,明清也沿用了“宝”这一称呼。
玉玺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