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战斗机的飞行高度过低,飞行员在弹射逃生后,很有可能因为撑不开降落伞而牺牲,运气好一点的,最起码也是个终身残疾,但是在1月3日,印度一架米格-29K舰载机还没完成起飞,飞行员就弹射逃生,这是怎么回事?
先来回顾一下事件经过。
据印度ANI通讯社报道:1月3日,在印度海军汉萨航空基地,一名训练不足的飞行员在驾驶米格-29K起飞时,米格-29K突然发生故障,导致飞行员无法继续操控战机(印度方面说法,目前尚不得知是人为原因还是战机故障),米格-29K在跑道上不断滑行,在距离机场跑道尽头150米处冲出跑道,最终一头扎进土里,在这个过程中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图中可以看到米格-29K的机舱盖已经没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印度这架米格-29K还没起飞,3个轮子都还没离地,飞行员就能成功弹射逃生,并且毫发无伤呢?难不成印度这次又“开挂”了?
以传统的火药弹射座椅来看,弹射最小高度要在150米,也就是说,战机飞行高度在150米-300米之间,弹射逃生才有希望,如果低于150米,那么就可能因为撑不开伞而摔死。
K-36弹射座椅
到了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研发可飞弹射救生系统,也就是说,座椅在离机后,可以变为手动可控飞行器,在飞行到一定高度后,可以由飞行员自行脱离座椅,也可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座椅自动脱离。
目前世界各国的弹射座椅多为火箭弹射座椅,可以满足飞机在0高度,也就是尚未起飞的情况下实现弹射逃生,但是也存有不小的风险。而在这其中,俄罗斯战机普遍采用的K-36弹射座椅更是令人惊叹。
在1993年7月的费尔福德国际航空节上,两架米格-29原本是要大显身手的,但是没想到,飞行表演没开始多久便撞在了一起,两名飞行员均在离地面不足50米时成功弹射逃生。
还有一次更加不可思议,米格-29在飞行表演中直接冲向人群,飞行员来了一次极限弹射逃生,这一切都归功于K-36弹射座椅,此后俄罗斯便抓住了这一买点,大力宣传米格-29系列战斗机的安全性。而印度飞行员能够成功弹射逃生,并不是因为拥有独特的“技能”,也不是“开挂”,也是凭借了K-36弹射座椅的超强性能。
也就是说,凭借现如今弹射座椅的性能,飞行员可以在0高度进行弹射逃生,但是前提必须是机舱正直朝上,而不是偏向两侧,更不能机舱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