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色管弦乐队;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参与文尾大猜想
2017年28日至30日,伊朗多地爆发反政府示威游行,并快速蔓延至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12个大城市。目前已导致2人死亡、数十人被捕。
德黑兰大学周围出现混乱,数百名示威者与警方出现冲突,区内交通一度陷入堵塞状态。
抗议活动始于抨击生活费用高涨,但很快就转变成反政府示威。有人甚至高呼口号,“支持被1979年伊斯兰革命推翻的君主制”。
美国谴责伊朗政府逮捕抗议者的行为,伊朗官员则指责别有用心者煽风点火。
……
毫无预兆、突然混乱、规模庞大、迅速蔓延、美国谴责……上述伊朗突然生乱的种种细节,不禁让人们想到了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
包括“阿拉伯之春”在内,颜色革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颠覆第三国的惯用伎俩。颠覆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三步:一是控制大学和媒体,推行普世价值等新自由主义理论,动摇目标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二是在目标国家的上层建筑中寻找、扶植代理人;三是待时机成熟时,以追求“民主、自由”的名义,出资支持代理人,发动街头政治运动,推翻、颠覆原有国家政权。前两步是量变的积累,是酝酿阶段。第三步是量变引起质变,是爆发阶段。可以说,伊朗生乱和第三步极其相似。
前几天伊朗还作为影响叙利亚局势的重要国家,现在突然乱了,究竟是怎么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伊朗国内的内因,必然也有潜在的外因。美国、以色列、沙特这些伊朗的宿敌,都可能成为这次事件的背后主使,但干这行的高手还是美国。
先说内因。伊朗的公知不在少数,自然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拉拢和扶植的对象,英国外相约翰逊亲赴伊朗谈判营救的英国籍伊朗裔女记者纳扎尼就是典型一例。纳扎尼被捕后,本来伊朗并没有从她那里得到什么情报,但约翰逊在某次接受采访时不慎说漏了嘴,称纳扎尼“只不过做了点培训伊朗记者的工作”。这下反倒让伊朗抓住了证据,约翰逊也因此快被英国舆论喷死,不得不亲赴伊朗捞人。
再谈外因。美国的拿手好戏就是煽动敌对国的反对势力,让敌人窝里斗,然后坐享渔人之利,虽然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伊朗的大游行是美国唆使的,但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如此熟悉的套路,美国怕是脱不了干系。毕竟,美国以伊朗违反伊核协议为由、宣布制裁伊朗在先。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生乱恐对俄罗斯的战略布局产生不利影响。俄罗斯当初撤出叙利亚战场一个很大的出发点就是:伊朗和俄罗斯组成了军事同盟,伊朗军队在给巴沙尔撑腰,叙利亚不会有问题,在叙利亚战场的伊朗和以色列及美国也形成胶着态势。普京为了确保今年大选,在叙利亚选择暂时退却,等俄罗斯大选结束,普京再王者归来。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伊朗这次突然生乱,势必打乱普京的全盘计划,巴沙尔如果政权不保,俄罗斯在中东的势力也将损失巨大,纷乱的中东局势又不知该走向何处!
神侃话题:伊朗能挺过这波内斗吗?请各位大神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神回复,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阿尔法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