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军事健康游戏体育娱乐网友发布建站创业电商公开课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新媒:中国北斗导航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 芯片只卖6元

2021-11-11 21:40来源:参考消息网   

12月30日报道 新媒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在12月2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28日报道,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正式开通,时过五年,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又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全面信号兼容。

冉承其说,与全球其他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除了具备三大系统的技术机制之外,还保留北斗一号(第一代北斗系统,也称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独具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

与GPS芯片价格相比,北斗芯片单价曾一直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最大瓶颈。冉承其12月27日表示,由于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加上工艺产能的提升,国产北斗芯片从五年的空白到目前单价已降至6元,在总体性能上也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冉承其也称,北斗二号的定位精度已由2012年的10米提升至6米,在中国境内能够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服务。北斗三号将在定位精度上达到2.5米至5米。

他还说,北斗+的应用模式在中国境内“正在成为一种像水、电、互联网一样的公共服务”,已在公安、交通、渔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人彭思义说,中国所有交通运输公务船都加装了北斗终端,所有沿海地区也都建设部署了北斗差分增强站点。此外,全国约有480万辆危险品车、大客车、班线客车以及四万多艘渔船安装了北斗终端,共享脚踏车采用的也是北斗卫星定位信息。

在国际化方面,彭思义说,北斗系统已得到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认可,下一步将准备进入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体系。

报道称,中国也正通过密集发射卫星,加速迈进全球组网时代。今年11月,中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24、25颗北斗导航卫星。

面向未来,冉承其12月27日透露,2018年底,中国要发射18颗左右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优先提供服务;2020年底,将建成30颗卫星的完整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

      资料图片:2017年6月9日,参观者在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参观展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中国成功发射“北斗三号” 导航系统启动全球组网

11月7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国家媒体6日报道说,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中新增了两颗卫星,该系统寻求减少对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

据美联社11月6日报道,中央电视台和新华通讯社报道说,5日晚,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

报道称,中国计划到2020年完成30多颗卫星的组网,为全世界提供实时导航服务。

该系统于2000年在中国大陆开始运作,接着2012年覆盖亚太地区。“北斗三号”卫星精确度更高,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通信能力也得到提升。

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该导航系统最终将提供沿途的监测和安全信息。

美媒称,一旦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加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行列,成为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印度、法国和日本也在开发地区性系统。

据香港电台网站11月6日报道,中国5日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据新华社报道,这是“北斗三号”卫星首次发射,标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测试及入网验证,适时对外提供服务。

中国以“三步走”战略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向中国提供服务的“北斗一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的“北斗二号”系统,这两步已经实现,余下目标是到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报道称,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另据美国太空飞行网站11月5日报道,按照设计,北斗卫星能够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国际芯片制造商提供能接收所有四种卫星L波段信号的接收器。更多卫星提供的组合信号能使用户获得更准确的定位。

中国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4颗、第25颗北斗导航卫星。(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延伸阅读】港媒:中国将发射最强导航卫星 精度可媲美GPS系统

9月15日报道 港媒称,一家航空航天网站报道说,中国计划于9月晚些时候发射其威力最强大的定位和导航卫星,它们的制造者称这一技术的精确度将在数毫米以内。根据航空航天港网站的消息,两颗北斗三号卫星预计于9月29日发射。卫星开发者称,该系统的精度将大幅提高。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13日援引《解放军报》9月11日报道称,中国显示出即将进行发射的迹象。该报说,10日上午,远望3号船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赴太平洋某预定海域执行某型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报道称,北斗系统的应用管理部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的一位官员对《南华早报》记者说,“很快”就将发射,但没有给出更多细节。

北斗三号是中国研发的新一代可以提供全球定位和导航服务的卫星。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北斗项目,目的是与美国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竞争。

报道称,由中国航空航天类专业爱好者运营的航空航天港网站此前就曾准确预测发射日期。该网站说,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升空入轨。

这两颗卫星原计划于今年7月发射,但是由于执行其他卫星任务的长征火箭连续两次发射失利,这一计划被推迟。

报道称,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李敏说,北斗三号将是地球上最先进的定位和导航卫星,“它拥有一些最新的技术”。

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2017年早些时候对中国国家媒体说,北斗三号卫星的精度将比北斗二号提高一个数量级,与美国的GPS系统不相上下。

资料图:2016年6月12日23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 新华社发 (杨志远 摄)

【延伸阅读】俄媒称中国北斗将成全球性导航系统:不必受美国制约

8月22日报道 俄媒称,打造中俄联合轨道集群(由50-55颗卫星组成)有助于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现在许多亚洲国家在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政府专家理事会成员、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安德烈·约宁接受了卫星通讯社的采访,就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兼容试验结束作出了上述表示。

据俄罗斯卫星网8月19日报道,约宁说,在打造统一的卫星集群后,“对美国人及欧洲人可能动向的担忧将完全消除”。他指出,美国人可以切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借助它做想做的一切事情,但这已经对格洛纳斯和北斗服务的消费者没有任何影响。

报道称,中俄专家对格洛纳斯和北斗沿丝路经济带导航条件的研究同时结束。在俄罗斯境内,试验路线在富有前景的“欧洲-中国西部”国际交通走廊地段进行,往返总路程约7000公里。中国专家则沿着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的路线进行试验,总长度超过3200公里。

报道称,双方分析了导航系统的运行条件、同时使用两个导航系统的可能干扰、研究交通线的覆盖程度,以及高精度导航所需的其他参数。所得数据有助于中俄两国研究者们就以下问题得出结论:格洛纳斯和北斗两个系统联合运行时比它们各自单独运行的精度能高出多少。

约宁不怀疑,北斗在2020年前就将成为中国军人的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

报道称,中国定下这项任务,约宁表示没有丝毫怀疑,中国将解决这个任务。中国有计划地发射卫星,因为他们目前的轨道集群还缺乏一些卫星构成,以便进行全球覆盖。中国在2020年将前有30颗卫星在轨,这对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解决本国军事任务来说已经足够。但全球性的北斗将只能用作军事目的,30颗卫星不足以满足民用目的,因为在大多消费者居住在城市的条件下,需要50到55颗卫星。也就是说,中俄联合卫星集群足够它们使用。在这个方案中,北斗成为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就像GPS和格洛纳斯一样。可以随便称呼这个轨道集群——中俄轨道集群、上合组织成员国轨道集群、金砖国家轨道集群……主要的是,它将是独立的,因此在打造结束后,所有想使用这个轨道集群的国家都可以不再担忧美国人及欧洲人的任何动向。

专家解释说,在中俄、中美、俄美伙伴一方与美国一方爆发冲突的情况下,格洛纳斯和北斗导航服务的所有消费者无论如何都不会受损。这对担忧遭到包括与使用GPS在内的美国制裁的所有国家来说都很重要。

在试验过程中分析了格洛纳斯和北斗未来联合系统提供高精度导航服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把坐标位置确定在几十厘米,甚至几厘米的精度内,而不是10米到15米的精度内。约宁指出,确实,对现行汽车货运或铁路运输来说,目前这个问题显得不是那么迫切。

对未来运输方式来说,也就是所谓的“智能驾驶”或“部分无人驾驶”,还有所谓的“商队驾驶”,也就是说多辆货车组成某种蛇形编队,由第一辆汽车的司机引导整个商队,这一切都是必要的。这里需要的正是高精度导航。因此,已经开始为未来研究这个问题,这非常好。

报道称,按照俄罗斯专家的估计,就像整个项目一样,试验成果有助于在未来几十年为中俄消费者确保提供高精度的卫星导航服务。中俄联合导航系统是一个战略项目。上述合作方向被双方视为是高科技领域内最具前景的一个方向,这决非偶然。

资料图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延伸阅读】河北廊坊:列出“负面清单”为“亲、清”政商关系“导航”

新华社石家庄8月18日电(记者齐雷杰)针对当前政商交往存在的问题,河北廊坊市近日出台《廊坊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办法(试行)》,列出了政商交往的“负面清单”,全面厘清政商交往边界,为机关人员违规行为戴上了“紧箍咒”,也画出了政商交往“导航图”。

政商之间“勾肩搭背,官商勾结”,或“清而不亲,为官不为”,都有违政商“亲”“清”交往之道。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廊坊市提出,机关单位人员应坦荡真诚同企业交往,为其排忧解难,不搞权钱交易,并就优化政务服务提出明确要求;企业及其负责人应积极主动沟通交流,遵纪守法办企业。

针对机关单位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与企业交往中“权力寻租、吃拿卡要”和“为官不为”等问题,廊坊划定10条红线,要求其不得利用权力影响和职务之便,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参加企业安排的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由企业为单位或个人“买单”;向企业及其负责人筹资、借款、借物;默许、纵容、包庇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企业谋取利益;干预和插手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募捐等。

对企业及其负责人,意见列出8类负面清单,包括不得为谋取非法利益给予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不得赠予其企业股份及其他资产、为其代持企业股份及其他资产,或安排其挂名领薪;不得为其理财;不得以赌博或其他方式输送利益;不得违规安排离职辞职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到企业任职;不得以不正当渠道或非法手段影响机关单位干部人事任免、公共决策、公务执行等。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